金秋九月,天朗气清。为切实提升山东省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9 月 23 日下午,“人工智能 + 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初中历史)班” 在 “鸢都” 潍坊顺利开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 50 名初中历史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将开启为期一周的专题研修之旅。
开班仪式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培项目办负责人、山东办事处主任李维国出席仪式并发表致辞。他紧扣 “十四五” 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方向,深刻阐释了 “智慧教育 + 人工智能” 在信息赋能教育技术探究领域的前沿价值与重要意义。同时,李维国主任对参训骨干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需以 “理论学习 + 实践操作 + 专题研讨” 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为核心,充分依托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实操训练,切实将人工智能技术学习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需求深度结合,真正实现技术为教学服务、为育人赋能。
随后,专家代表、山东省信息科技(信息技术)教研员赵亮主任发表重要讲话。他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出发,强调本次专项培训是推动山东省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既是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的 “充电站”,也是促进学科教学改革的 “助推器”,希望全体参训教师高度重视、潜心学习,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动能。
为保障培训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培训质量,研修班班主任围绕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细致解读。他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成绩认定标准、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明确了参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的具体目标与执行要求,为后续培训工作的规范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员代表、烟台市福山区教学研究中心闫翠翠老师结合自身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作表态发言。她表示,历史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立德树人” 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参训学员,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主动探索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路径,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力争将培训所学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法全面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为山东省教育系统人工智能改革工作贡献历史学科力量,助力初中历史教学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课堂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情分析等环节的应用,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享、实操演练、分组研讨等多样化形式,帮助参训教师掌握人工智能赋能历史教学的核心方法,为山东省打造一支 “懂技术、善教学、能创新” 的初中历史骨干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